Holiday
Nanda南大N204 R7R8R9
**本課程會依據狀況進行修改,將以第一週公布之大綱為準** **無論已選到課或要加選,第一次上課請務必出席。否則可 能會有問題** 本課程藉由STS觀點,探討科技與社會的關連。希望在本課程中,同學可以: (一)由具體案例與現象,探索科技發展的社會定位,並培養科技民主化的基本態度。 (二)開放地探索科技研發、使用、與影響的各種可能性。 (三)藉由培養體制分析能力,協助同學發展表達與思考習慣。 (四)體會科技與社會理論所闡述的行動者、符號/知識、技術物與制度的體制關連。
Course keywords: STS, politics, technoscientific world, paradigm科技與社會、政治性、科技世界、典範 各位同學,本堂已經人太多,請選週三上午十點的STS校本部教育館上課,這樣會比較平均 科技與社會 時間:週三上午10:20-1:00/週四下午3:30-6:20 教室:校本部教育館/101南大校區 N204 教師:林文源,教育館308;wylin1@mx.nthu.edu.tw 討論時間:週二與週四,1~2pm,請提前約定) 助教: 課程討論與上傳網站:elearn 探索卡網站: http://cge.gec.nthu.edu.tw/wylin-exploration-cards/ 一、如何探討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係? 科技發展,從遠古用火、滾輪、石陶器物製作開始形塑世界各地社會與文明樣貌,直到近代西歐實 證科學興起與之後的全球擴張,促成當代電力、石化、醫療、數位運算、網際網路、基因、奈米、 物聯網,甚至人工智能(AI)進展,都逐漸成為當前社會的重要基礎設施。這些古老與創新、大大 小小的科技持續維持且改變我們的生活。 本課程藉由科技與社會研究(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studies, 簡稱STS)研究取 徑,以個案探討其中科學家、工程師、企業、政府、公眾與使用者等,在科技研發、傳播與使用等 層面。由STS實作精神出發,科技與社會不只是一門知識,而是各種面對科技的方法與視野。本課程 希望以開放態度協助同學練習思考科技、社會與個人生涯之關連,著重如何分析科技與社會體制、 政治性與看不見的行動者。 為此,本課程培養同學的分析與思考能力,以「體制分析」實作與教學方法,帶領同學剖析各種現 象。需要同學深入參與案例討論與分享,並進行資料蒐集與分析的實作練習。由此,本課程也是一 個融合點。期待參與同學由自身專業與生活出發,建立探索與反省自身專業與科技發展的能力:一 方面希望提供理工相關學生拓展思考科技內涵的體制視野與人文價值,另一方面,希望讓人文社會 管理背景的學生,從自身專業連結科技的多元發展,探索另類科技的可能性。希望這有助於使同學 成為更具整體視野與多元思考反省能力的「科技—社會人」。 二、課程目標 本課程藉由STS觀點,探討科技與社會的關連。希望在本課程中,同學可以: (一)由具體案例與現象,探索科技發展的社會定位。 (二)開放地探索科技研發、使用、與影響的各種可能性,並培養科技民主化的基本態度。 (三)培養體制分析能力,發展表達與思考習慣。 (四)體會科技與社會理論所闡述的行動者、符號/知識、技術物與制度的體制關連。 三、課程設計與要求 本課程以閱讀、小組討論、講解與課堂對話、實作分析等方式進行,課後時間則以助教協助帶小組 準備課堂報告討論。如下: (一)課前閱讀:每週列有指定閱讀材料,每位同學需事先閱讀,並在每次課程前提出自己的相關 想法、建議、問題,預備課堂討論。閱讀前後要進行作業。 (二)背景講授:教師講解閱讀文本的相關概念與現象,並補充背景資料。 (三)小組討論與回答:每週將有文本討論時間,有一小組為課堂討論的核心組,必須繪製文本的 體制分析。並針對其他個組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與嘗試回應。準備過程與現場報告都列為成績計算 範圍。課堂其它組每次都參與評分。 (四)課堂實作:實作討論時間針對分析重點進行討論與練習。 成績分配 成果成績(50%) 平時成績(50%) 期末小組報告50% 課堂報告30% 討論20% 其它小組評分10% 助教10% 教師10% 課堂綜合表現10% (含小組內互評) 提問10% (五)評量:評分項目如下,本課程強調合作,多數需要同學集體參與,養成對話與溝通的習慣與 能力,因此,評量成績為成果考核與平時分數並重。 四、課程進度 (一)導論 第一週2/16介紹 問題:如何瞭解科技與社會? 課堂活動:自我介紹(生平、喜好、科技與社會觀察。。。) 下週課前作業:下週上課前想一個當前世界上最重要的「科技」,或在清大裡面,你覺得最重要的 「科技」。 第二週 2/23分析與提問:體制分析 閱讀:任選一篇科技相關報導,閱讀後,準備上課發表一分鐘。 課堂活動:分析與提問的方法 一、在這報導中,科技是什麼?社會是什麼? 二、如何問問題:幾種方層次與方向。 三、體制分析,科技與社會視野的四條線索:人、知識、物、制度 分析練習:請看《紐約時報》、《BBC中文網》、《NHK》、《東亞日報》、《半島新聞網》、 euobserver,與國內任何一家媒體的首頁。進行分析。 **分析方法: (1)問題意識:這件事有什麼問題?特殊之處?引發爭議之處? (2)材料:這個討論或分析使用哪些材料? (3)常識/立場:現有討論偏重人、符號、物、制度哪一方面?甚至是哪些人?哪種符號、物或制 度? (4)轉換視野:若由其他面向思考,會有什麼不一樣的看法? (5)隱形行動者:什麼人、符號、物、制度應該存在這件事當中,但卻被忽略了? (6)把自己放進去:從我的角度看到哪些不一樣的想法、建議與問題? 參考閱讀 日本的《NHK》和《共同通訊社》;韓國的《朝鮮日報》、《東亞日報》、《中央日報》;阿拉伯世 界的《半島新聞網》;俄國的《俄羅斯新聞網》、德國的《德國之聲》、歐盟的EUobserver; 美國的《美國之音》、《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英國的《金融時報》、《經濟學人》、 《BBC中文網》、《路透社》;移工觀點:《四方報》https://www.facebook.com/4wayvoice/; 勞工觀點:《苦勞網》https://www.coolloud.org.tw/;島民衛星Islander (二)科技人 第三週3/2 田野調查方法 指定閱讀: 一、每個人找三個能在現在生活周遭可觀察到、你想了解的科技現象或事物。 二、請上教學網站http://wylin.gec.nthu.edu.tw/index.php/method「探索卡」,由四類方法 中,各選取一種方法,想一想,要如何由這些方法進行觀察與分析。 關鍵字:替代物/對照物、看不見的行動者、脈絡(分布、行動軌跡、週期、困難)、政治性(規則 &資源分配、影響、觀點、價值) 課堂活動:對你影最大影響的科技物 1、定方向:具體脈絡的體制分析 2、初步問題,訪問10人與找到十份相關材料(來源:圖書館論文資料庫、報紙資料庫、相關單位的 官方網站、當事者的訊息如FB或聲明) 3、方法卡:觀察、詢問、深入、改變 4、彙整 5、報告:實際訪問內容;遭遇哪些問題?如何改善?後續方向?擬下一階段的問題 **分析與討論架構: 一、研究問題/爭議:這件事有什麼問題?特殊之處?不同觀點與爭議之處? 二、相關面向: *關於這件事,現有研究或文獻怎麼說?我從哪些管道找到資料?官方資料?媒體?研究論文?書 籍?制度或組織記錄?歷史文獻?由這些資料顯示,這件事牽涉到哪些面向? 三、核心主軸: *在這些面向中,我想要專注在哪一方面?那些最重要?那些我覺得最有意思?哪些最不/可能解 答?要如何獲得資訊? 四、田野與研究資料: *記得區分第一手與第二手以上的資料:我如何找到這些資料?我為何要用這些方式找資料? 跟現有資料相比,這些資料的重要性?差異?有何新發現?尋找資料過程有哪些困難? 五、討論 資料要如何解讀?不一致的地方要如何判斷?與現有研究、文獻相比,本研究的觀點是什麼,如何 決定? 六、結論 我的新發現為何?有什麼重要性?是否可能改變現況? 本學期末小組報告準備:請小組分工,每個人分頭去蒐集你們選定的主題之相關議題,在田野調查 出發前,彙整成初步資料。讓每個人對田野地有初步了解。 第四週3/9發明家/工程師的多元技術(technoscientific practices) 搜尋最近一週的科技新聞,用分析方法閱讀,你看到什麼過去沒注意到的事? 指定閱讀: 使用第二週的「分析方法」閱讀 Thomas Huges,〈美國的電氣化過程〉,於吳嘉苓, 傅大為, and 雷祥麟 (eds.) (2004), 科技 渴望社會 (台北: 群學出版社). 關鍵字:系統、技術導向、問題導向、跨領域 第五週 3/16科學社群、典範與不可共量(EPOR, Strong program) 指定閱讀:使用第二週的「分析方法」閱讀 Kuhn, Thomas S. (1962),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中譯本,《科學革命的結構》,新橋。選讀。 關鍵字:典範、科學社群、常態科學、科學革命、不可共量、異例 作業:請跟你認識的各科系(至少五個)同學請教在他們的學科中「水」是什麼? (三)科技物 第六週3/23田野調查:各組選定之科技與社會體制 觀察方向︰用分析方法進行資料蒐集與思考 作業:每組五分鐘報告(PPT包括:主題、資料蒐集方法與成果、發現與困難、進一步規劃)。 第七週3/30 田野調查討論 請各組進行報告,並彙整遭遇的問題。每一組討論與提供想法。 第八週4/6 請觀看 「想像AI政治性與公共性」下次上課討論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YS7Ii-DNPo 請看完演講的部分 第九週4/13物的政治性(ANT) 指定閱讀:使用第二週的「分析方法」閱讀 邱大昕,「殘障設施」的由來:視障者行動網絡建構過程分析,科技醫療與社會期刊,第六期。 關鍵字:行動者網絡(ANT)、非人行動者、必要通過點、政治性 下週課前作業:請以本週六或週日的任一餐做記錄,嘗試詢問食物來源。並畫出你這一餐與替代物 的食物體制圖。盡可能擴大疆界與面向。 第十週4/20建構標準化的科技物體制(SCOT) 指定閱讀:使用第二週的「分析方法」閱讀 Raj Patel(2007) Stuffed and Starved:Markets, Power and the Hidden Battle for the World Food System中譯本,葉家興、謝伯讓、高薏涵、謝佩妏譯(2009)《糧食戰爭---市 場、權力、以及世界食物體系的隱形之戰》。台北:高寶書版。第七章。 關鍵字:標準化、邊界物、自然化、(異質)政治經濟學、另類體制 (四)科技知識 第十一週 4/27田野調查:交通安全、預先分工、自我介紹、取得同意、記錄。 第十二週5/4田野調查討論:各組以分析方法彙整成果報告,其他組提供建議。 第十三週5/11知識與科技治理(Technoscientific governance) 指定閱讀:使用第二週的「分析方法」閱讀 林宜平,〈有機溶劑毒害我們的健康,為何無法防範?〉,於王文基、王秀雲、郭文華編《意外多 重奏:STS如何重組真相》。行人出版社。 關鍵字:再現、女性主義、科技的社會建構、詮釋彈性、脈絡性、常民認識論 作業:請看最近關於科技與社會爭議的新聞,比較:一、幾個媒體的報導方式。二、各報的版面呈 現方式。 第十四週5/18另類世界與知識實作(postcolonial STS) 指定閱讀:使用第二週的「分析方法」閱讀 吳清忠 (2008)《人體使用手冊》。台北:達觀。頁32-68 關鍵字:後殖民、另類知識體制、對稱性觀點 作業:想一想,中文中有哪些跟「氣」有關的詞彙,例如「天氣」、「氣氛」、「氣質」等等。每 人至少想三個,想一下哪些可以歸類為與中醫相關的,哪些無法,為什麼? 第十五週5/25期末報告發表與討論 一 每組進行「科技與社會體制問題或爭議」之期末報告,各小組補充與建議。 *每組同學請共同簽署一份參選清大通識教育中心優秀學生作品同意書。 第十六週6/1期末報告發表與討論二 每組進行「科技與社會體制問題或爭議」之期末報告 最後,各小組評報告組成績,以及各組補充與建議的成績。 *每組同學請共同簽署一份參選清大通識教育中心優秀學生作品同意書。 期末報告繳交時間:2023/6/15中午十二點之前,因為畢業成績時程,請畢業生6/1當天完成負責 部分。 期末報告基本格式:請參考「第三週調查方法」分析與討論架構 建議格式:一、問題意識/爭議;二、相關面向;三、核心主軸;四、田野與研究資料;五、討 論;六、結論:七、小組分工與個人心得 **注意事項:1、需要提早獲得成績者請提出,並提前繳交自己負責部分的報告。2、每組完成一 份文字檔(word與PDF各一份,12點字,1.5倍行高),一萬至一萬五千字之間。3、email給教師與 助教繳交報告,信件標題「第*組STS期末報告:題目」4、24小時內若未收到回信確認,請再寄一 次。 評分標準 1、資料蒐集方法是否多元?資料是否具體翔實? 2、體制定位之周延與精確與否。 3、分析是否深入?是否與課程概念相關?概念應用之精確。 4、資料、分析與討論是否扣連完整。 5、邏輯推論是否連貫與合理。 6、發現與結論是否有意義。
MON | TUE | WED | THU | FRI | |
08:00108:50 | |||||
09:00209:50 | |||||
10:10311:00 | |||||
11:10412:00 | |||||
12:10n13:00 | |||||
13:20514:10 | |||||
14:20615:10 | |||||
15:30716:20 | |||||
16:30817:20 | |||||
17:30918:20 | |||||
18:30a19:20 | |||||
19:30b20:20 | |||||
20:30c21:20 |
Average Percentage 78.93
Std. Deviation 22.45
平均百分制 85.33
標準差 7.42
平均百分制 80.04
標準差 18.21
平均GPA 3.6
標準差 0.95
平均GPA 3.39
標準差 1.15
平均GPA 4.1
標準差 0.22
平均GPA 3.98
標準差 0.37
平均GPA 3.86
標準差 0.42
平均百分制 85.78
標準差 8.39
平均百分制 91.89
標準差 5
平均百分制 81
標準差 18.53
平均GPA 3.74
標準差 0.66
平均GPA 3.49
標準差 0.9
【108(含)前入學生視為核心向度五】本課程為16週課程
-
-
-
-